★關於柴德賡婚姻二三事
来源: 柴念東   发布时间: 2015-10-15 07:54   3155 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2015年蘇州大學塑柴德賡銅像兩尊,一尊矗立於蘇州大學獨墅湖校區文科大樓前,另一贈送柴德賡家鄉浙江諸暨次塢里亭柴家村。筆者與吳建華教授(明清地方史專家)、丁義玨老師一同前往。


柴德賡,浙江諸暨次塢鎮里亭柴家[1]人,宣統三年戊申九月初六(1908年9月30日)生。父柴燦(1865﹣1936),字廷植,清國學生,獎五品頂戴;母諸暨縣城眼橋太學生陳洪疇長女陳氏(1868﹣1935)。柴廷植與陳氏育三子三女,《暨陽柴氏宗譜》記;長子早卒,次子柴德誠,三子柴德庚(讀書後“庚”字改為“賡”),故後來讀臨浦小學至浙江省立一中所用名字均為“柴德賡”。

據《暨陽柴氏宗譜》[2]記,柴德庚原配為巽塢酈仁清次女[3](酈小娟(1910﹣1990),酈氏為諸暨顯赫家族。

1929年,柴德賡高中畢業後,家裡並不同意他投考大學,特别反對他上北平讀書;他不顧家庭阻力,自己籌旅費與幾個同學(如尚傳道[4]、楊大士等)一道毅然北上求學,臨行之前特與同學校友合照留念(見上圖)。到北平後因病錯過投考清華大學機會,後考中北平師範大學。時北平師範大學名師濟濟,陳垣、錢玄同、鄧之誠、黎錦熙等大家均在此任教,柴德賡從此走上學術的道路。

1930年7月暑假期間,柴德賡從北平返鄉,經杭州時尋找一中的同窗舊友,住杭州燈芯巷24號[5]金世禾宅。並與學妹陳璧子同遊西湖,《百年青峰》[6]收集的柴德賡詩稿中有詩二首題為《返杭第三日攜璧遊三潭印月》十九年夏,
    葉底芙蓉好,潭中夕照明。風懷静里得,不共沙鷗盟。

    湖風動荷葉,晚雨灑衣裳。相看渾無語,四野起蒼茫。

從詩中可知,柴德賡此時已經和陳璧子私定了終生,承諾將百年和好,這裡是用荷花來借喻感情的。

    《百年青峰》所收的下一首詩緊接前,題為《返家三日清晨登保俶塔》,

行色百仓皇,清晨覽大荒。天風逐曉霧,初日上前岡。

離別添新恨,殷勤理舊狂。下山在頃刻,歸路指錢塘。

從此詩可以讀出一些意味,“行色百倉皇”、“離別添新恨”說明前後幾日,發生一些變故;“歸路指錢塘”,此處“錢塘”應是他做的一個決斷,不回里亭,而去錢塘[7]

據柴家村宗人後裔(柴渭法老人)口述[8],那年柴德賡回到里亭柴家後,家裡為其操辦婚事,按照舊禮俗迎娶酈家女小娟進門。這一樁婚事對柴德賡來說是毫不知曉,是沒有任何思想準備的。婚姻大事,媒妁之言,父母做主;看來抗婚已經來不及了。到家第二日即為成親日,按照當地習俗舉辦婚禮、酒席,大宴賓客。當日柴德賡表面勉強同意此婚事,實際暗作著逃婚的決定;新婚夜晚他們並沒有同房,擇機逃出了里亭柴家,直奔杭州旋即北上。於是有前述“返家三日”的題記,他站在保俶塔上思想鬥爭激烈,但自從離開里亭柴家時已經作了決定,此刻只是更增強自己的信念而已。

酈女小娟是柴家正式迎娶進門的媳婦,事已成實,柴家不能退婚,酈女小娟就在柴家定居下來。按照封建習俗,她沒有和柴德賡同房而獨守空房一生,柴家當為“貞女”立牌坊一座。

時隔一年,1931年9月柴德賡與陳璧子在北平結婚,1932年10月長子耀平(祖衡)在北平出生;後又陸續生育二女二子。

1933年,柴德賡於北平師範大學畢業,由時安徽省教育廳廳長楊廉(原杭州一中校長)介紹至安慶一中任教國文歷史。

1934年6月長女覆平[9]在出生,關於覆平的出生地可據《柴德賡日記》考。1961年柴德賡赴武漢參加“紀念辛亥革命五十週年大會”後乘江輪而下,經過安慶,停船登岸,日記有如下記述:

船經安慶,頗念亡女。步行攀上,洋樓馬路,大非昔比,欲尋小南门舊址,毫無解得,惟迎江寺一塔依依近人,舊遊非夢,何勝太息。[10]

由見,他對時為安慶省會的安慶的記憶,除了在此工作過,還有關於女兒在此出生。

1934年夏,柴德賡應師大校友、時杭州市立中學校長葉桐之聘,在該校任教。將剛出生不久的長女覆平送回里亭柴家交酈小娟帶養。

1935年夏,柴德賡應輔仁大學陳垣校長之聘在北平輔仁附中任教,攜陳璧子與長子耀平同往。1935年柴德賡母親病逝,1936年父親亦病故;在與其兄柴德誠分家産時,柴德賡書寫一文,要求其名下繼承的家産(六畝耕地)分予酈小娟,作為她的生活來源。

1942年,由酈小娟撫養到八歲的覆平因阿米巴痢疾夭折,從此酈小娟孤身一人在柴家祖屋北房一間(上下二層)居住至終。

1946年夏抗戰勝利後,柴德賡一家從四川返鄉,曾在青年軍第四大學補習班(杭州)短期任課,陳璧子亦在杭州一中任教。此間柴德賡曾攜全家返里亭柴家,正遇修訂《柴氏宗譜》,柴德賡參與了一些修訂工作,關於柴德賡的婚娶如下記述:配十都巽塢郦仁清次女酈氏,續湖南湘潭陳伯君[11]之妹陳璧子。

1951年5月土改時,柴德誠被指聯繫上海等地資本家參與反攻倒算,被鎮壓。酈小娟所擁有土地沒收,分得祖屋房產一間。從此酈小娟靠自己勞動(種地、賣手工飾品)為生,1958年後成為公社社員。當時村裡的孩子[12]稱她為“酈嬤嬤”,直到1970年代後期,年老逐漸失去勞動能力成為村裡“五保戶”,由生產隊供養其生活。

1971年2月,柴德誠的兒子柴根發(時21歲)與母親回到里亭柴家,住在祖屋北房最西側(酈小娟的隔壁),多少可以關照一些她的生活。

1985年5月,筆者到過柴家村(1949年後,第一個回到柴家村的柴德賡後代),曾見到過酈小娟老人,個子不高,可以看出是一個經歷滄桑的老婦人。

1990年10月24日(農曆九月初七)酈小娟去世,享年81歲。她比柴德賡(1970年去世,62歲)和陳璧子(1986年去世,77歲)在世時間都長,死後葬于里亭後山坡上。

酈小娟是封建婚姻的犧牲品,她的不幸是封建舊式包辦婚姻向自由戀愛過渡期所造成的。這樣一個悲劇故事,在今天看來不可思議,但是這個故事並不遙遠,就發生在我的祖籍地諸暨次塢里亭柴家,地址里亭柴家81號(新门牌)北側的舊居。

現在筆者想找一張酈小娟的舊照,在柴家村裡及她的親戚家都沒有尋得。那些年代照相本身就是一個奢侈的享受,可能本來就存有極少。她去世後,留下的遺物由親戚清理了一些,留下一點放在祖屋,25年過去,基本無存矣。沒有留下影像的遺憾就永久留著吧,儘量去想像她的模樣吧!

柴家村后山山找到郦小娟墓地(中间者),柴家村人世居于此,葬于此山。



[1] 據《諸暨縣誌》,“柴家”為里亭村的一個自然村落,位於諸暨縣次塢鎮,毗鄰蕭山縣臨浦鎮。

[2]《暨陽柴氏宗譜》1946年修訂本。

[3] 據諸暨《浣江郦氏宗譜》記載“酈仁清”應為“酈諱字仁親”,“次女”應為“三女”名小娟。

[4] 清華大學畢業從政,後任長春市長。

[5] 筆者1981年夏曾在杭州延安路訪見過金老太太。

[6] 《百年齊高峰》,蘇州大學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

[7] 時陳璧子居其兄陳伯君杭州寓所。

[8] 李科才《諸暨作家》2014年第4期。

[9] 柴德賡1937年記有一卡片,錄家庭成員生辰以備忘。

[10] 柴德賡日記,1961年10月24日。

[11] 陳伯君北大畢業,曾任浙江省秘書職。

[12] 據柴飛超口述。




(左圖)柴德賡祖居(出生地)外景(此門是朝東側門)

(中圖)內景(後數第二間屋為酈小娟居住)

(右圖)前面已經新造房為柴先友的新屋[13]

[13] 據《暨陽柴氏宗譜》記,柴先友的祖父是柴德賡的伯父。2000年後,柴先友造新居時,將其他族親的房基地產權買去,新造81號院三層樓房。


 
Sk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