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读通鉴------《治通鉴介绍》的评论
来源: 豆瓣读书 http://book.douban.com/review/6588967/   发布时间: 2014-03-30 21:57   1602 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豆瓣读书网 晚學齋筆記

 

 这本书原来是作者柴德赓1963年在北大给中共中央党校的讲课记录,1981年求实出版社(隶属于中共中央党校)印刷了第一个版本,20107月中央党校出版社制作了一个新的版本,编入《领导干部阅读书架》系列。
  

  柴德赓是陈垣先生弟子,原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1955年调往苏州师范学院任教。其熟读《资治通鉴》,精于目录学和文献史料学,在五代史、宋史、明清史、辛亥革命史诸领域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曾负责《新五代史》点校,学术素养深厚,对《资治通鉴》的介绍深入浅出,为后人理解,点读《资治通鉴》指明了一条入门的途径。

  

  新版增补了一些内容,共收入了三篇学术报告,分别为《资治通鉴介绍》、《中国古代历史纪年问题》以及《<通鉴胡注表微>浅论》,其中《<通鉴胡注表微>浅论》一文作为第九章,直接补充到了《资治通鉴介绍》之中。

  

  《资治通鉴介绍》共分为十个章节,介绍了关于《资治通鉴》编撰、史料运用、版本、研究专著、如何阅读的基本知识,书中除个别地方带入了阶级斗争、农民起义等当时必要的政治正确,总体上文字浅白准确,有利于读者对《资治通鉴》产生一种全局性的认识。对于如何读,是《介绍》全书精华所在,除在最后列明了三种读的办法, 全书都对如何读有所指,如注意与十七史参读,多观察史料的使用,《资治通鉴》多政治史,《通鉴目录》的使用,《资治通鉴》相关研究著作的大体情况等。

  

  《资治通鉴》不是本好读的书。司马光编著完成后,据说同时代只有王胜之是从头到尾读完的,王胜之宋史无传,但苏轼、王安石写的诗中都提到了他。

  

  宋代以后,《资治通鉴》的地位一直很高。柴德赓先生认为,其价值主要有三条:一是史料价值很高,一般来说都是正确的,直接引用没有问题。二是编撰方法比前代史书有很大进步,先长编后成书,功夫扎实,能考诸史之异同而裁正之(钱大昕语)有《目录》、有《考异》。三是文章风格一律,比较好读。

  

  第二条其实无大的所谓,重要的是第一条和第三条。史料价值高决定了《资治通鉴》成为了宋代以后史学研究的必读书,特别是许多史料已经缺失的情况下,《资治通鉴》几乎就相当于一手史料。这方面的一个或许不算恰当的反例是《史记》,《史记》大部分史实并无问题,但有些地方的描写是比较令人怀疑的,明显的如《五帝本纪》,许多事更近于想象,而非事实,又如战国史料,问题不少,日本学者藤田勝久有《<史记>战国史料研究》。 文章比较好读,决定了不仅专业研究者,一般兴趣广泛的读书人也可以翻阅,其影响力就进一步扩大了。

  

  《资治通鉴》难读与《资治通鉴》文章好读是两层意思。如把《资治通鉴》当做一本故事书,只要文言文具备了一定的水平,读起来是比较快的,缺点是忘的也快。现代人要了解史实尽有许多好的专史、通史,不需要直接去读《资治通鉴》,且《资治通鉴》偏向政治史,凡有关国家兴衰、生民休戚的重要事件,以及才德并高、行为世范、与国休戚的人物,都叙述详明,以作为当时和后世的借鉴。而于骚客吟咏、隐士高蹈等无关政治民生的人物言行,均不予记载,故像屈原、陶渊明、李白这等隐士高才,均不见采。对我们了解古代历史全貌是有所欠缺的。

  

  柴德赓先生所列出的三种读法,其实都属于精读。一种是从头到尾,一句一句的念,不赶任务,从容有耐心地点读。一种是选读,由于时间不够,挑出其中自己感兴趣的一段,同样连着胡三省的注来念,参照十七史、各类工具书去积累知识,发现问题。一种是研究哪一路,就专门挑出这方面的史料来读,如军事史、历史人物研究等。

  

  柴德赓先生说了三种,前面两种是一样的,都是要一句一句的精读,弄通。第三种个人不大赞同,没有精读过一遍就来找材料,恐怕容易割裂材料,罔顾事实。

  

  综合柴德赓先生的意见,个人精读《资治通鉴》的办法是:

  1、每天都点读一定页数,将每一年中所发生的事情选择重要的概括成一两句话,与《资治通鉴目录》进行对照。

  2、对一些重要或自己感兴趣的史实,参阅十七史等其他史料,体会两者间语言、史料运用的差别。

  3、用好工具书,如李兆洛《历代纪元编》,陈垣《二十史闰朔表》(解决历法、干支和年号的困难),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历史年表》等。有疑问的时候立即查,对各帝王的年号、古代地名、纪元等的印象会越来越深。

  4、参读《读通鉴论》《通鉴胡注表微》。一旦发现问题,找相关的研究著作进行研读。

  

  多余的话: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进入近代以后,其阅读的价值实际是下降了,目前还具备这样广泛的影响力,乃至许多商界人士、成功学专家都要在家里的书橱上放上一套,就要说到《资治通鉴》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
  

  《资治通鉴》有一个曾用名是《论次历代君臣事迹》,这两个名字合起来已经概括了《资治通鉴》的主要内容:一部记载古代君臣兴衰成败事迹,以为当代君臣(宋代)借鉴的书。近代以后,君与臣都没有了,那么借鉴这部书的人主要是哪些?借鉴的内容又主要会是哪些?

  

  中央党校出版社将《资治通鉴》列入《领导干部阅读书架》,恰如其分地说明了这本书的性质,一本写满了政治斗争的书。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江湖者,权争也,为职位高低,为取人钱财,为饰名求功,人类社会永远不会缺少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描写权争的书总会有市场,更何况是这样一本早已经证明是经典的古籍呢?《道德经》的流行也是同理,魏源论《道德经》,称阴之道虽柔。而其机则杀。故学之而善者则清净慈祥。不善者则深刻坚忍。而兵谋权术宗之。虽非其本真。而亦势所必至也。《资治通鉴》为权术所用,亦其势所必至也。我想我不会让我的孩子过早接触到《资治通鉴》。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资治通鉴介绍》前言
 
Sk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