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其一生研古史——已故绍兴乡贤、历史学家、教育家柴德赓
来源: 《绍兴日报》许程丽   发布时间: 2014-03-19 08:07   1854 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师承当代史学大师陈垣,与名人翦伯赞、吴晗、台静农等人是好友。
毕生研古史,无论在学术研究还是在人才培养上,对20世纪的中国史学有重要贡献。
已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史学家周谷城先生手书赞其“育才治学,两有所长,专门治史,成绩昭彰”。

近期,一本新出版的《清代学术史讲义》,引起史学界人士关注,此书重在讲述清前期一百八十余年间之学术大要。令人诧异的是,著者逝世已40余载,此书乃其后人和学生根据其讲义和听课笔记整理而成。逝世数十载,其作品还能不断影响世人,足见著者之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

  于是,怀着崇敬的心情,翻开此书,首行映入眼帘的便是:柴德赓(1908——1970),字青峰,浙江诸暨人。著名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

幸遇陈垣 与史结缘

  次坞镇位于诸暨市的最北端,与萧山接壤。此处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风淳朴。该镇境内有个小村,叫柴家村。

  1908年,柴德赓出生于此。从小好学,家人明白这是块读书的料。

  柴德赓读中学时,镇上有位前清秀才蔡东藩,因看不惯那些官场习气,辞官归隐,在家附近一个小学教历史,因史学知识渊博,讲课生动,深受学生欢迎。

  除了上课,蔡东藩还喜欢写小说。一不留神,竟写成一本叫《历代通俗演义》的书,虽不及《三国演义》有名,但无疑也是一本畅销书,而且畅销了近百年。此书现在名叫《中国历代演义》,还在不断出版。

  不仅课讲得好,小说也写得顶呱呱,蔡先生成为学生的偶像。柴德赓受其影响,确立了学史的志向

  转眼高中毕业,柴德赓和同学都立志考清华大学。由于时局纷乱,柴家十分反对柴德赓上北平读书。柴德赓却不顾家庭阻力,毅然北上。谁知到北平后,却染上疾病,没赶上清华大学考试。

  不料这一耽误,却让柴德赓阴差阳错地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恩师陈垣先生。

  陈垣,此人猛矣——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与陈寅恪并称史学二陈南北二陈 

  柴德赓最喜历史,当同学告知他,当今史学大师陈垣先生正主持北平师大历史系,拜他门下应报考师大时,柴德赓二话不说,立即报名,并顺利考取北平师大历史系。 

  在课堂上,柴德赓凭借其刻苦及博学,很快得到陈垣赏识。此后,陈垣常找柴德赓谈话,指导他读书门径。在陈老的具体教导下,柴德赓对历史融会贯通,收获很大。北平师大的几年,奠定了柴德赓研究史学的基础。   

  此后,柴德赓与陈垣维系了半辈子的师生情,成为陈垣先生当之无愧的学术传人。柴德赓自己也说:三十年来,我在老师身边的时间有二十多年

  对此,陈垣先生的长孙、中国社科院历史所陈智超研究员专门撰文《千古师生情》,介绍这深厚的师生情谊。

倾心古史 著作等身

  大学毕业后,柴德赓穷四十年之力,倾心古史,勤于钻研,孜孜以求,终立一家言。

  他治史,秉陈垣之衣钵,尤精于目录学和文献史料学。在五代史、宋史、明清史、辛亥革命史诸领域均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最新出版的《清代学术史讲义》,便是柴德赓的一大史学成果。2013年,中华书局评选古籍整理出版物,该书评为第一名。

  该书的由来,颇有故事。上世纪40年代,柴德赓在辅仁大学(1952年并入北京师范大学)执教期间,开设清代学术史课程,讲课手书讲义一直由柴家后人保存。商务印书馆一位编辑偶然得知,同柴家后人商议,将讲义结合柴德赓的高足、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李瑚先生当年的听课笔记,由柴德赓的另一门生,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刘家和先生主持整理,商务印书馆历时近4年完成出版。 

  《清代学术史讲义》分为八章,约十万字。上起明、清鼎革,下迄乾、嘉两朝,一百八十余年的学术大要灿然大备。书中重点分析清代学术繁荣的原因,探河穷源,从晚明学风转变、西学输入、政治变迁和理学程朱陆王势力的消长着眼,揭示宋明理学向清代学术转变的历史必然之势,鞭辟入理,令人服膺。

  跟陈垣一样,柴德赓特别注重对史籍的考证梳理,在其著作《史籍举要》中,柴德赓所评之书均广涉其作者及著作时代、史料来源与编纂方法、优缺点及在史学上的地位、注解与版本等,但又不拘泥于此,而是根据各史著的具体情况,选择介绍的内容与重点也随之而异。

  此外,柴德赓的著作还有《资治通鉴介绍》、《史学丛考》等。解放后,他还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八册),为辛亥革命史的教学与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在学术研究上成绩斐然,柴受恩师陈垣影响,为史学教育也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曾执教北平辅仁大学、重庆国立女子师院历史系。担任过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19559月,调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筹建历史系,并任第一任系主任。 

  在教学中,他延续陈垣的风格,注重指导学生掌握攻读史学的基本方法和运用各种工具书,在讲述费解的史学问题时,他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同学们听了无不信服。

  柴德赓在史学界知名度高,又重视科研和学术交流。经常邀请上海、南京、杭州等地专家、学者前去参加江苏师院历史系学术研讨会。还经常邀请著名史学专家如吴晗、翦伯赞、吴泽、邓广铭等到江苏师院作学术报告。

含冤去世 一生无悔

1964年,柴德赓回北京,协助陈垣参加《二十四史》中《新五代史》的点校工作。这是他为史学研究所作的最后一个贡献。

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爆发,柴德赓将已经完成的《新五代史》点校校勘笔记等交予北师大,回江苏参加文化大革命运动。不料甫下火车,他即被揪回学校进行批斗。挨批斗后还得与青年人一起去劳动。

1970123,柴德赓在苏州郊区农场劳动时,心脏病突发,因救治不及逝世。

1979523,江苏师范学院为他平反,并举办追悼会。

     在《清代学术史讲义》出版后,柴家后人重新发现他留存的完整点校本《新五代史》,是那一代史学大家点校《二十四史》的宝贵文物。柴德赓的长孙柴念东先生介绍,不久后,柴德赓点校本《新五代史》即将出版。

     柴氏虽已不在,但他给后人留下了矢志不渝、钟爱一生的史学研究,让后人依然在聆听他的授课、研读他的精彩文章。

 
Sk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