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德赓先生《清代学术史讲义》学术座谈会在北师大召开
来源: 中国世界史研究网   发布时间: 2013-08-02 21:55   2168 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2013年7月20日,由商务印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和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柴德赓先生《清代学术史讲义》学术座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召开。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刘家和、李秋媛、杜平、陶麐、瞿林东、柴令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原所长陈祖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所长张顺洪,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晁福林,中国人民大学牛润珍,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邱居里,《清代学术史讲义》责编丁波,以及媒体记者4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清代学术史讲义》以柴德赓先生在辅仁大学执教时的同名讲义和李瑚研究员学生时代的听课笔记为基础,由邱居里、姚念慈、王志刚整理而成,商务印书馆2013年6月出版。它的出版对于及时总结柴先生珍贵的学术遗产,推动对清代学术史的深入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与会者介绍《清代学术史讲义》的整理出版过程,并就《清代学术史讲义》出版的意义、与学术史研究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柴令文先生回忆了陈垣老校长与柴德赓先生深厚的师生情谊。本书成书过程中体现出的诸位先生与柴先生真挚的师生情,使她深受感动。她代表柴家后人感谢大家为本书出版所做的努力。

  柴先生的弟子陶麐、杜平、李秋媛三位先生回忆了与恩师的交往。陶麐先生说,柴先生讲课时风趣、灵活,给人印象深刻,其中许多内容至今仍记忆犹新。他为柴先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给予自己的关心和帮助深表感激。李秋媛先生回顾了求学时的学习环境和柴先生的讲课风格。她说,柴先生把“史籍举要”课与目录学、掌故结合在一起,非常生动,并且带来了丰富的知识,给人许多启发。杜平先生也讲述了读书时与柴先生交往的一些细节。

  刘家和先生深入分析了陈垣先生和柴德赓先生的治史路径,并概括说:要掌握与掌故相表里的目录学;将“识小”与“识大”紧密结合起来;力求做到对史料的“竭泽而渔”。陈祖武先生表示,自己虽未成为柴德赓先生的入室弟子,但始终是以柴先生开辟的路径进行研究的。陈先生希望与北师大历史学院共勉,继承陈垣老、柴德赓先生的治学精神,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学科建设好。于殿利先生从《清代学术史讲义》体现了柴德赓先生的真知灼见、治史学品和学术献身精神三个方面肯定了本书的价值。

  瞿林东先生以自己治史为例,结合柴先生讲义中的《识小录》,来阐释在做学问的过程中,作读书札记、读史札记的重要性,并指出,面对阅读电子化可能带来的“史学危机”,陈垣老、柴先生的治学精神尤其值得传承。张顺洪先生表示,要虚心向老前辈们学习,并提出,研究世界史的学者,要认真学习掌握中国的传统史学,从中吸取宝贵经验,借鉴中国史的成就和方法,推动中国的世界历史学的发展,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世界历史学”。

  晁福林先生强调了学术传统的重要性,勉励青年学者重视对老一辈学者治学精神的学习发扬,并感谢商务印书馆对本书的努力及对北师大中国古代史学科的一贯支持。牛润珍先生在发言中强调,学术复兴,首先在于学术精神的重振、重建和复兴。如果充分利用像陈垣先生、柴德赓先生这些非常深厚的资源,重振我们民族学术的精神,我们的学术复兴、重振,就有希望。

  最后,杨共乐先生对会议作了总结,“柴德赓先生的实践告诉我们,陈垣老的学术是可以传承的,陈垣老的学术有其自身的独到路径。《清代学术史讲义》的出版,为我们探索学术路径指了一个方向,提供了一个范例。这既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学界的幸事。”

(瑛瑄) 


 
Sk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