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關於關於陸秀夫是否為陸遊曾孫的學術爭鳴
来源: 本站   发布时间: 2013-05-01 15:47   4796 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本文作者整理《柴德赓日记》,读到1961年关于陆秀夫是否为陆游曾孙的学术争鸣,认为可以介绍给当今读者。

 

 

本文作者整理《柴德赓[1]日记》(以下简称《日记》),读到1961年关于陆秀夫是否为陆游曾孙的学术争鸣。先贤好学敏求,相互质疑时心平气和的雅量,值得后人了解。

196191《光明日报》刊登了钱仲联[2]教授《<会稽陆氏族谱>读后记》的文章。钱文引上海博物馆馆藏世德堂刊本《会稽陆氏族谱》(以下简称《族谱》)记载陆秀夫为陆游曾孙,其谱系如下:

此为文学史、历史研究一种新观点。

92柴德赓教授看到钱文,从史学考据研究的角度出发,对钱文举证的《族谱》提出异议。

93《日记》:阅昨日《光明日报》,见钱仲联发表《<会稽陆氏族谱>读后记》,关于陆游与陆秀夫新史料,以秀夫为放翁第六子子布第三子元楚之幼子,疑窦甚多,当取宝佑四年登科核对;录[3]中明载,秀夫曾祖荣,祖大有,父阙名,与陆氏谱无一相同,拟细考究竟。

柴德赓决定考证。

96《日记》:至图书馆取来《宋诗记事》,《楚州丛书》中陆秀夫集,《龟城叟集》,吴菜《桑海遗编》序言龚开与陆秀夫同居广陵幕府,益即李庭芝淮东制置使也,可见往来之密,相知之深,使秀夫为放翁曾孙,龚开安能不说,又足以坚吾说矣。重定文稿,傍晚付邮寄北京光明报,计二千五百字。

96柴德赓查阅文献、起草文章,当天定稿、抄稿。将考证陆秀夫是否为陆游曾孙一文投寄《光明日报》。
    97日记》:
下午写致乃和[4]书,附文章稿,呈援师[5]此言,将文章抄送一份史学大家陈垣,以期评正。
   
陈垣收到柴德赓7日来信及文章抄稿,15日复信[6]青峰老弟:七日手书在香山得读,为之击节,盼早日登出。等至今日晋城,适见报,谨此驰贺。仍望源源而来,切盼切盼。此颂俪安!

916《日记》:《光明日报》昨日已登余文,题目改为《陆秀夫是否放翁曾孙?》较明确,内容一字未动,小注亦全,在第二版。
   
柴德赓此文认为,仅从《族谱》证实陆秀夫为陆游曾孙有疑问。论点有三:(一)陆秀夫的先世,从《宋史陆秀夫传》,龚开撰《陆君实传》均未载祖父名。史传与墓志不同,祖父若非仕宦及著名人士,例不全录。陆秀夫与文天祥、谢迭山同科进士,《宝佑四年登科录》载有秀夫曾祖,祖,父(阙名),籍贯盐城。(二)秀夫名字与放翁排行不符,对比《族谱》与《登科录》:

书名

曾祖

陆氏族谱

子布

元楚

登科录

大有

阙名[7]

同一陆秀夫两书所载曾祖、祖名不同;秀夫名,陆游曾孙以字排辈。(三)陆秀夫图像问题,《族谱》中有陆游画像及陆秀夫画像,秀夫画像为清代曾继庵托梦所绘,依据不实。
    920《日记》:
始见十七日光明日报发表蒋逸雪[8]文,论陆秀夫非放翁子孙,亦引《登科录》,但多一《盐城陆氏家谱》,知秀夫父名芳春,兄清夫,又引沈俨《陆秀夫世系考》,余皆未见。蒋盐城人,距长建乡仅二十里,故知之甚悉。益证《会稽陆谱》之附会。蒋文发于九月十七日,后余一日。

921《日记》:阅援师亲笔一函,十五日下山后所书,笔力仍健,可喜可慰。

922《光明日报》再登钱仲联文章《读<山阴陆氏族谱>后记补》,认为根据柴文陆秀夫家世当从《登科录》;根据蒋文提供《盐城陆氏族谱》也有可信价值,即都证明陆秀夫与陆游并无关联。在没有见到其它陆氏家谱之前,陆秀夫是否为陆游曾孙之说作为悬案

924《日记》:上午诣仲联不晤,旋仲联来访,谈陆氏谱问题,仲联不易放弃已说。蒋逸雪文今日始在余处见之。然于元楚曾为盐城令,或寄其子于他家,多恐悬想。亦见其心未肯降耳。
   
至此,关于陆秀夫是否为陆游曾孙的争鸣告一段落。

柴德赓并没有看到《族谱》,也不知道有蒋逸雪在1936年就写过《陆秀夫年谱》,但是可以依照历史研究方法,分析判断真伪。陈垣书道,校书当多续异本,意思是说不能读了一本书就下结论。对于校勘,有四种方法,即理校,本校,他校和对校。柴德赓在研究史料时,牢记陈垣先生教诲,灵活运用,才会有成果。

钱仲联教授发表关于陆氏族谱研究论文,起因于19613月,《中华书局》整理自屈原至鲁迅十六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文学家文集,其中就有《陆游诗词文集》。

325《日记》:钱仲联来,谓《中华书局》选古来大文学家十六人。自屈原,陆游至鲁迅,拟出专集,约夏瞿禅[9]及仲联任校注陆游诗词集,瞿禅仅允注词,仲联己任注诗,邀余任注文。约三四年内完成。并出示《中华》上海方面来书,盼余担任此项工作。放翁文(《文集》,《入蜀记》,《老学庵笔记》)余所素喜,放翁之为人,有定评,又为会稽郡人,义不当辞。特以此事关系任务,当请示杨院长再做答复。

326《日记》:晚至杨院长[10]家,杨赞同余整理《放翁集》,余心遂定,然此事亦不易,时间尤不当延宕,当与夏钱二公一商。

327《日记》:钱仲联来谈放翁集点注工作,余已允参加其间。

328《日记》:至图书馆借《渭南文集》,《四部备要》本。阅竹汀所撰放翁年谱
   
在整理《陆游全集校注》(以下简称《校注》)时,钱仲联教授从《族谱》得到证据,认为陆秀夫为陆游曾孙。便写了开始提及的钱文。
   
钱柴同是江苏师院的著名教授;一为中文系,另一为历史系;夏承焘均为钱柴为二先生好友,两次为柴所藏《青峰草堂师友墨缘》册页题书。论国学功底,三人应并驾齐驱。钱柴二位教授同住一条小巷螺蛳浜,相隔不足百步;而且在《校注》整理的工作中又是合作者,为何学术争论要对簿公堂到《光明日报》?是当时有学术争鸣的气氛;各持己见,阐明观点是学术进步的表现。其次作为国内知名学者、专家可以迅速将自己的意见发表登报,为学术争鸣创造了条件。柴德赓96从苏州将文稿寄出,15日就刊登见报;钱仲联看到15日柴文、17日蒋文;22日即再次登报表态;报社的反应如此迅急。
   
《校注》因文革而耽误出版,1964年柴德赓已经指导学生周国伟[11]完成《渭南文集校注》,书稿至今尚存;柴德赓于1970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夏承焘后居北京,1986年过世。2001年浙江教育出版社策划重新整理《校注》;2003年钱教授过世,整理工作由他的学生继续完成。2011年(从1961年起,相隔50年)《校注》出版,钱先生亦未见到。在此向整理出版《校注》的学者致以崇高的敬礼。

关于陆秀夫是否为陆游曾孙的研究还在进行,两种意见都在延续。2008年邹志方[12]所著《陆游研究》列举了钱仲联引用的《族谱》及另外三篇陆氏宗(家)谱,基本内容均为楚州陆氏系从山阴迁徙而去,陆秀夫父亲乃陆游之孙陆元楚。不过邹教授的专著多次用了还可能有可能等词语。邹认为解决了学术上一个难题。但是,仅从绍兴地区证实陆秀夫为陆游曾孙,没有超出钱仲联文的引《族谱》。即使楚州陆氏一支为会稽陆氏迁徙而去,也不能证明陆秀夫就是陆游曾孙。

2009年由江苏盐城陆逵编篡的《中华陆氏通鉴》出版,该书详细记录了《世德堂陆氏大统谱》。在《世系表》中详细记录了自陆氏第一世齐宣王少子陆通(字季达)之后的陆氏谱系,至陆秀夫为五十五世;

五十二世

五十三世

五十四世

五十五世

荣,字升卿

彦敏,字大有

闻霆,字芳春

清夫,字君澈

 

秀夫,字君实

秀甫,字君敏

十分完整系统地记载了陆秀夫的身世及名、字关系。与《登科录》完全吻合。

由钱仲联与马亚中[13]合著的《校注》于2011年出版,在附录《山阴陆氏世系》中,只是列举了《族谱》中从陆游往上七世以及陆游七子的家族树关系,并没有再往下列出子孙及曾孙的名录。说明钱教授也是重视考据,在没有定论之前,未将《族谱》中曾孙说列入《校注》,这是对历史负责的科学方法。



[1] 柴德賡(1908-1970),浙江諸暨人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和書法家。時任江蘇師範學院歷史系教授。

[2] 錢仲聯(1908-2003),浙江湖州人著名文學研究專家,國學大師。時任江蘇師範學院中文系教授。

[3] 《宝佑四年登科录》。

[4] 劉乃和(1918-1998),天津人。著名歷史文獻專家。時任陳垣校長秘書。

[5] 陳垣(1880-1971),字援庵。廣東新會人。著名史學家,宗教學家和教育家。時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

[6] 見《陳垣往來書信集》(修訂本)。

[7] 蔣逸雪著《陸秀夫譜》(1936年)作芳春

[8] 蔣逸雪(1902-1985)江蘇建湖人。時任楊州師範學院教授,著有《陸秀夫年譜》。

[9] 夏承燾(1900-1986),字瞿禪浙江溫州人著名詞學家。時任浙江師範學院教授。

[10] 楊鞏(1919-2009),江蘇盱眙人。時任江蘇師範學院院長。

[11] 周國偉,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時任蘇州某中學教師。

[12] 鄒志方,紹興文理學院中文系教授。

[13] 馬亞中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

 

夏承焘教授词,《减字木兰花》
仲联读会稽陆氏族谱,发现陆秀夫实放翁曾孙,崖山之役,放翁子姓蹈海殉者十六人,不食死者二人。方与仲联共治放翁集,闻之起敬,成减兰二首。



 
Sk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