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柴德赓《资治通鉴介绍》有感
来源: 转载《稻花忆的博客》文章   发布时间: 2013-03-13 21:11   1895 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三论读史心得。

之一

  抗战时期史学家陈垣先生身在北京,著《清初僧诤记》。考订清初黄宗羲为何没有像当时一批遗老为了明志,不惜出家为僧,免得被剃对国人来讲,至今仍为最为时尚的男士半边头。据陈垣先生考证,是因为当时所有寺庙为了避祸,在庙堂树立了一块牌子:当今皇上万岁万万岁!故而黄宗羲先生也就有了不出家的理由。其实在当时情况下,除了自我了断,还能如何?都是苟活而已。只是满清贵族有没有善待汉人的问题。对此倒是现在那些康熙、雍正、乾隆的电视故事中,编剧们已经替这些皇帝作了回答,而历史的真相如何,反而没有人关心,真是有点奇怪。再则,不知当时有没有为了不致生灵涂炭而为民请命者?但当时的满洲贵族肯定是豺狼无疑。因此黄宗羲先生不出家的理由事实上乃是自欺欺人而已。而且如此说来,反倒是那些出家者有问题?身处乱世,其生存法则自然不同于和平年代,这一点都搞不清楚,才是真正的悲哀。(2013年2月22日)

之二:

柴德赓先生提出了历史年代学的概念,同时认为历史年代学有四大研究领域:历法问题,年号问题,干支问题和人物生卒年月问题。在今天看来历法问题,因为西历已经得到推广应用,农历则成陪衬,恐怕除了沉渣泛起的算命看风水外,已经没有人在理会。正因为如此,这方面知识的忽视,正成为文化上的一大缺失。去年闹得不可开交的世界末日说,其实按照中国历法根本不成立。年号自袁世凯复辟时一用后(洪宪年号),被彻底废止。但年号究竟为何意,同样已经为人陌生了。年号在封建社会可是重大事件,新皇帝上台要改年号,谋反的一大标志就是启用年号。吴三桂启用年号就是彻底的谋反了,此前只是和清廷矛盾尖锐。关于干支问题,现在除了十二生肖依然被炒得火热,十多亿人口,分属十二种动物,其中一种还是图腾。此事到如今未见学者有完整考订。我们的学术真不知在搞些什么。其实天干地支才是关键。陈垣先生的一大学术成就就是搞清了中西历的对照换算——《二十四史闰朔表》。现在我们查找年代十分方便了,那是民国时期一帮史学家的千秋伟业。上述问题的解决,自然也就较好解决了历史人物的生卒年月问题。这些在今天已经基本搞清了,但恐怕很那说完全。可惜民国的学术传统至今未能很好续上,令人遗憾。柴德赓们在文革时期的不幸离世,对中国文化的损害,恐怕是很难估价,很难补上的。(2013年2月23日)

之三:

学点避讳知识,对文物收藏有好处。时下伴随国人开始富裕和文化回归热的出现,加之媒体的推动炒作,文物收藏甚热。但是人们的古史知识,或者说常识却十分有限,因此对古董大致就是看看外形而已。包括央视寻宝等栏目的专家们,大致也就凭肉眼在鉴定古董。其实对于真正的古董鉴定是需要完整的古史知识的。柴德赓先生在分析避讳时,举了一个例子,有点意思。据说有人买到一本清初画家吴渔山摹古画册。画上题有“李营邱秋渡图”,意思是吴渔山临摹宋代画家李成(号营丘)的画。这位买主不知避讳,以为是宝物,而事实是清初不可能有“李营邱”的落款。因为“丘”字乃大圣人孔丘的名讳,而“丘”字避讳为“邱”字,是在清雍正时的事情。此前人们写“丘”字,避讳方式为缺笔画。清代应该是自嘉庆开始,皇帝上台,把自己名字改了,这样就可以省去很多避讳的麻烦。比如乾隆名弘历,结果把历法的名称都改了,而雍正兄弟很多,一上台兄弟名字都得改。封建礼法确实是繁琐的勾当,但也因此为后代留下许多作伪的难题,为考据留下空间。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而要玩古董,不学点这方面的知识,恐怕很难玩好吧?千万不要以形似玩古董哦。(2013年2月23日)

原文链接 http://daohuayi.blog.163.com/blog/static/16463613820131222915212/

 
Sk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