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民进永远的旗帜
来源: 苏州政协网   发布时间: 2008-11-27 00:00   1856 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苏州民进开创人柴德赓同志诞辰百年纪念

1955年,47岁的柴德赓先生从北京来苏州,在江苏省开创了两项值得我们永远感念的事业:为江苏省的高校首创了历史系;为中国民主促进会在江苏首创了地方组织。在人生的舞台上,能够同时担当起这样两个角色的人,一定是有着深厚学识和人格底蕴的人,一定是肯为事业尽力付出智力与精力的人。是的,柴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青年时代,他就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运动,是一位爱国进步的学生。解放前夕,他多次不顾个人安危,掩护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1950年,经马叙伦同志介绍,他加入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并于1953年,作为北京民进地方组织的负责人之一,带队前往朝鲜战场慰问前线志愿军战士。
柴德赓先生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任上南下苏州,是应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副主席、江苏省副省长、著名的教育家吴贻芳的邀请,也是响应党关于支持兄弟院校建设的号召。所以,他对自己肩负的使命有着清醒的认识。如果说组建历史系尽管有许多人事等杂务,还是多少与他专业相关的话,那成立民主党派的地方组织,对一个学者来说,真是一份不轻的“额外负担”。但是,柴先生义不容辞地把这些份内外的责任一肩挑起,他以极大的学术号召力和忘我的工作,很快组建起历史系,并将它建成为江苏师范学院教授最多、最有影响的大系之一。同时,他积极为民进地方组织的成立打基础,发展民进成员。一方面,他从身边做起,在院系物色对象。江苏师范学院当时已有九三、民盟的组织,各自吸收了不少民主人士,并且仍在努力发展各自的成员。在这种情况下,柴先生注意协调与兄弟党派的关系,根据民进面向教育的特点,抓住专门研究教育教学工作的教研部门,作为发展的重点。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他抽出宝贵的时间,和教师接触、谈心,向他们介绍宣传中国民主促进会,柴德赓先生是一位长期呆在学院里的学者,但他身上却散发出一般书生所没有的活力与凝聚力,和他交往的人很容易被他吸引。启功先生曾说:“柴先生的朋友特别多,几乎当时学术界、教育界不认识他的很少很少。有人说他为什么有那么多朋友,他有一种魅力,和他认识的人自自然然没有隔阂”。一个组织的创建者和领头人,大概都要具备这种强大的个人魅力吧!很快,柴先生在师范教育科学教研室发展了金轮海、蔡焌年、邱光等同志成为会员,在体育室发展了刘铨、袁贤群等同志,又在各学科教学法方面发展了钱克仁、孟心平等同志,一次次谈心,一个个发展,不久,在江苏师院有了一支民进成员的队伍。另一方面,柴先生步出书斋,融入苏州,他欣赏昆曲、评弹,游览园林名胜,品尝姑苏小吃,苏州深厚的历史文化深深吸引着他,而这样一位学思严谨又不失真性情的历史学者,也深深吸引着苏州文化、教育界的人士。在柴先生的感召下,范烟桥、谢孝思、周瘦鹃、程小青、顾公硕、陈涓隐、蒋吟秋、崔护等一批文教界的精英,先后加入了中国民主促进会。苏州有了二十几位民进会员,这是柴德赓先生来了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发生的变化。
1956年7月,在柴德赓先生的直接领导下,民进苏州市筹备小组建立了。10月21日,成立了以柴德赓、谢孝思、范烟桥为正副主任委员的筹备委员会,民进苏州市地方组织正式诞生了。柴德赓先生卓越地完成了创建中国民主促进会苏州地方组织的历史使命,他本人也成为苏州民进的第一面旗帜,领导民进会员在各项社会活动中,尽心尽力,发挥优势,积极建言献策,为苏州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我国多党合作事业添上了精彩的华章。
回顾柴德赓先生发展民进组织的思路,既符合民进的界别特色,也适宜苏州地方的人文特色。半个世纪过去了,苏州民进不断发展壮大,已有1200多成员,集中了一大批文化教育界的代表人士。柴先生播下的种子,如今已是瓜豆满棚。先生人虽驾鹤西归,然其学识才华之高丰,道德操守之高洁,无私奉献之高尚,令我们永远景仰。
在我们心中,柴德赓先生是苏州民进一面永远的旗帜,高高飘扬!
谨以此纪念柴德赓先生百岁冥寿。■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常委、民进苏州市委主委、苏州市副市长)

 
Sk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