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青峰》序
来源: 《百年青峰》   发布时间: 2012-10-17 08:41   1692 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柴先生是我的师辈,在见到他之前,想象中他定是有着教授的那种威严。见面之后,感到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他平易近人,谈笑风生,时带风趣,令人很快就消除了“紧张”感。这是我对柴先生的第一印象。

    今年是柴德赓先生百年诞辰。

    五十五年前,1952年,我与柴先生相识。当年,我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留校任助教。暑假后院系调整,辅仁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合并,柴先生任新组建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他上任后与青年教师谈话,我们就这样相识。柴先生是我的师辈,在见到他之前,想象中他定是有着教授的那种威严。见面之后,感到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他平易近人,谈笑风生,时带风趣,令人很快就消除了“紧张”感。这是我对柴先生的第一印象。

    1953年,柴先生要我担任系秘书,协助他处理系里的日常事务,直到1955年先生调任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历史系主任。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与柴先生见面、谈话的机会很多。我们的谈话,除了系里的工作外,范围广泛,诸如读书做学问、京剧流派、书法等等。柴先生是陈垣老校长的高足,长期在陈老身边工作,甚得师传,功力深厚,学识渊博,对文献典籍尤为熟悉。他经常在跟我谈完系里的工作后,就聊起读书做学问的事,使我获益良多。有一次,他跟我谈到他的浙江同乡晚清名士李慈铭及其《越缦堂日记》,说李慈铭这个人有学问,但好贬人,《越缦堂日记》记载了朝廷政事、读书心得,你是教中国近代史的,阅读这部书有好处。我按照柴先生的指点,从图书馆借了这部书,放在办公室的书架上,晚上有时间就读一点,虽不都明白,却也获得不少知识。他几次跟我讲张之洞的《书目答问》,要我重视目录学的基础。柴先生负责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的《辛亥革命》,对有关辛亥革命的资料及一些人物的轶闻遗事更是常谈的话题。先生跟我的“闲谈”,实际上是在教我如何做学问。回想起来,我的成长,是和先生的教益分不开的。

先生当时给历史系学生开设“历史要籍介绍”,这门课对他来说是驾轻就熟,但他还是认真备课,写出讲稿。对于所承担的系主任工作也很负责,每当校党委、行政召开系主任会议布置工作后,他及时召开系务会议,研究如何贯彻落实。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历史系,任务是培养中学教师,有一门历史教学法课程,当时系里教这门课的师资不足,柴先生想办法调有经验的中学历史教师到系里任教,以充实师资力量。按教学计划的规定,每年都有学生到中学进行教育实习,举行观摩教学,柴先生即使工作忙,也要挤出时间到中学听学生的实习课,或参加观摩教学。柴先生很重视图书资料建设,在他任上,从琉璃厂古旧书店购买了宣统退位诏书、徽州地契、田亩册等文书,以及有关辛亥革命的史籍等一批珍贵文献资料。

    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既做柴先生的助手,也是他的学生,相处融洽,结下了情谊。他离开北京后,让人怀念!1959年,我初次回福建老家探亲。旧中国,福建没有铁路,交通不便。1959年鹰潭至福州的铁路建成通车,才有了方便的交通条件。暑假过后返校时,从福州到北京要在上海转车办签证,学生返校很多,票签在四天后。几年不见柴先生了,于是利用等车的时间到苏州去看望他。两人见面,都很高兴。柴先生、柴师母很热情,要我住在他们家里,在苏州玩几天。盛情难却,我也就按先生的安排住下了。柴先生在苏州工作了几年,人地都很熟,可以说已是“苏州通”。他领着我参观了拙政园等名园,出阊门乘马车至虎丘游览,到周瘦鹃先生家拜访并观赏盆景,漫步于苏州街市,买了采芝斋的粽子糖、点心。当年的苏州市区,古城风貌依旧,没有车马喧闹,也不拥挤,很是安静。苏州虽好,终须归去。三日之后,与柴先生、柴师母告别,记得是邦衡送我去火车站的。再与柴先生见面,是上世纪60年代。先生先是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讲授“史料与史学”课,住在北大专家招待所;其后,协助陈老校长整理《新五代史》,住在东官房北师大宿舍。我先后到他的住处去看望过。又过了一些年,先生还是老样子,见了面,热情依旧,谈笑如常。谁也未曾想到,这会成为我与先生最后的见面!
上一篇:《百年青峰》目录
下一篇:没有了
 
Sk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