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德赓先生已刊论著与诗文目录系年
来源: 《青峰学记》   发布时间: 2012-10-16 20:10   2268 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1979年5月,刘乃和先生曾编有《柴德赓先生论文目录》,刊于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编《史学史资料》1980年第二期。1981

    1979年5月,刘乃和先生曾编有《柴德赓先生论文目录》,刊于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编《史学史资料》1980年第二期。1981年10月,求实出版社出版了柴先生的学术报告记录稿《资治通鉴介绍》。1982年6月,中华书局出版了柴先生的论文集《史学丛考》。同年9月,北京出版社又出版了柴先生讲授中国历史要籍的讲稿《史籍举要》。1988年,柴先生诞辰80周年之际,他的子女祖衡、令文、邦衡、君衡在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下,编印了《柴德赓教授纪念册》,使柴先生的诗作《青峰诗存》与《偶存草》得以与读者见面。为了使大家更全面地了解柴先生的著作情况,现根据上述资料及我们所了解的情况,重编这份目录。凡属遗稿,无具体写作时间,后人裒集刊出者,均系于卒年之后。其中如有疏漏遗误之处,请读者指教、补正。

1926
秋江晚眺 十五年(七律一首)
案:民国十五年,为公元1926年,下略。
1927
与华邨同步湖滨 十六年(七绝二首)
1928
雨中送人归 十七年(七绝一首)
端阳偕子行师及华邨诸君泛湖(七绝一首)
返乡偶成(七绝二首)
中秋前一日偕希贤、华邨泛舟(七绝一首)
登凤凰山有感(五言古诗一首)
1929
接家书闻变 十八年(七绝一首)
离杭前数日为璧书箑,成湖上杂诗八首 存四首(七绝)
和友两首无题(七绝)
中央公园望月(七绝一首)
北平逢生日(七律二首)
1930
返杭第三日偕璧游三潭印月 十九年夏(五绝二首)
返家三日清晨登宝俶塔(五律一首)
到家三十五韵(五言古诗一首)
无题 十一月十六号(七律二首)
补八月卅一号与其翔、世瑛诸君乘奉天丸北上,于黑水洋赋此(七律一首)
寒冬夜读(七绝一首)
1931
义桥访履德 舟中遇骤雨 二十年七月九号(七绝一首)
案:以上诗作均见《青峰诗存》
明季留都防乱诸人事迹考(上)
原载北平师范大学《史学丛刊》第一卷第一期,1931年6月,见《史学丛考》。
1934
安庆春暮将谋东归 甲戍(七律一首)
湖上偶成(七绝一首)
秋望(七绝一首)
案:自本年起至1964年诗作,见《偶存草》。
1935
白龙潭纪游 乙亥(七绝二首)
重到北平,与静农、润孙谒文丞相祠(七律一首)
案:其另一首《偶存草》未录,见刘乃和撰《柴德赓教授纪念册》序。
送静农之厦门(七律一首)
戚墨缘自湖上来书,语多感愤,诗以解之(七绝一首)
正月初六日北归,渡钱塘江 乙亥(七绝一首)
佩筠到湖上,喜成小诗,兼呈熹农(七绝二首)
1936
春末与戴荔身、郭建候游天宁、慈仁诸寺 丙子(七律一首)
读《宋史》 丙子(七言古诗一首)
游白云观 (七绝一首)
雪后登楼,时谣诼繁兴,若大祸之将至(七律一首)
1937
中秋后一日,送方介堪南归 丁丑(七绝一首)
1938
如此二首 戊寅(七绝)
1939
寄人 己卯(七律一首)
丁丑六月,与静农、建功、润孙、元白诸兄小集同和居,醉后建功出高丽纸属元白挥毫,分留纪念,余所得为写云林小景。今日故人星散,披卷有感 己卯六月朔(七绝三首)
忆旧游(七绝二首)
1940
题《元遗山集》 庚辰(七绝一首)
去国(五言古诗一首)
经旧苑(七绝一首)
十一月十三夜,与元白同阅清人书画,承示近作《论书绝句》并云将撰《晋唐法帖真伪考》,以真俗说。归途得二绝,非敢续貂,聊以纪实云尔(七绝)
1941
读史漫感 辛已(五言古诗一首)
闻虏犯诸暨(七绝三首)
援庵师命咏司铎书院海棠(七绝二首)
夏日过银闸旧居,怆然有感(七律一首)
乱后初得家书,喜赋长歌(七言古诗一首)
七夕志痛(七律一首)
腊八后三日书事(七律一首)
连日经营皖峰丧事,竟不知岁已云暮。晚访燕孙,畅论近事,书此志感(七绝一首)
宋宦官参预军事考
原载《辅仁学志》第十卷第一、二合期,1941年12月,见《史学丛考》。
1942
戏柬孙子书 壬午(七绝一首)
司铎书院海棠盛开,遗老遗少相率来游,各赋诗篇,余亦有作,用东坡定惠院海棠诗韵(七言古诗一首)
四月朔,箧中得检皖峰诗稿,屈指诸亡将及百日,凄然赋此(七律一首)
哭缪渊如师(五言古诗一首)
七月初二病起偶成(七绝一首)
题《晋书·隐逸·夏统传》(七绝一首)
黄生文相归亳迎娶,将有远行,索余作诗,漫书二绝(七绝)
《癸辛杂识》载临平明因寺有尼站之设,专以尼之尝有违滥者备僧官不时之需。援庵师每闻人言“不得已出仕”,辄以尼站目之。灯下侍坐谈此,真堪发噱(七绝一首)
1943
放翁撰《南园记》,世多诟病,而朱文公能太高迹太近之语,遂获知言之誉,余意不如此 癸未(七绝一首)
寒食过筒子河(七绝二首)
清明后一日书事(五律一首)
上已,闻画舫斋有修禊之集,钱牧斋为祭酒,元白被邀。座中诗伯数日前均向虏使重光献诗颂圣,情实可怜。昔日吴中高会,澹归赋诗以讽,余今所云,亦犹此耳。元白声明不作修禊诗,自处固当如此也(七律一首)
三月二十日万安公墓吊缪先生(五律一首)
廿一日偕陈君善、牟小东游崇效寺观青松红杏图(七律一首)
书怀(七律一首)
题辅仁国文系毕业生纪念册(七绝一首)
初返杭州夜雨(五律一首)
车经钱塘,江岸一片瓦砾,触目惊心,赋此志哀(七律一首)
西湖谒张苍水尚书墓(七律一首)
余与子高先生毗邻而居,朝夕相见,已七年矣。今秋先生忽遭丧明之痛,贺孔才、许榆园二君时来慰藉。一日,观先生所藏奇石佳墨,并曾文正书赠其先德春陔太守“树立甚宏达,结交多老苍”楹联,归后榆园首唱,孔才和之,先生自和二章,属余不可不和。余以先生而获交贺、许二君,共冀先生以文字忘忧,遂赋此篇,不计工拙也(七言古诗一首)
癸未重九,宇众、芷皋二公约登琼岛,仆时方谋出城,二公亦不果往。二公生同乡,少同学,出处志节又无不相同,乃因仆而始识,既识而狂喜,发为诗歌,往复三叠,不能自己。仆幸获交二公,又蒙示以佳什,今当腊八,天阴欲雪,忽然有感,谨步原韵(七律一首)
癸未圣诞休假,入夜无事,和宇众先生原韵,兼呈芷皋、孔才二公(五言古诗一首)
《鲒埼亭集》谢三宾考
原载《辅仁学志》第十二卷第一、二合期,1943年12月,见《史学丛考》。
1944
余立志南行,期在明日。援庵夫子早有同行之约,部暑已定,而校务长雷晃等涕泣相留,遂不果行。今夕余往辞别,师勉励之余,继以感喟,余泪不能禁,归寓倚装赋此,不知东方既白(七言古诗一首)
商丘至亳州道中即事(五言古诗一首)
洛阳述怀(五言古诗一首)
长水龙头山下待渡(七律一首)
长门沟(七绝二首)
董寺对月(七绝一首)
闻龙门不守(七绝一首)
卢氏范蠡镇(七绝一首)
书愤四首(七律)
卢洛道中(五律一首)
秦岭题壁(七绝一首)
蓝田逢杨祝华(五律一首)
六月十日与何海秋先生夜话(五律一首)
十五日西安闻捷,人心方字,喜赋(五律二首)
端午后二日访郑参议剑西于长安客舍,书生落魄至君而极,因赋长歌以相慰藉(七言古诗一首)
杨季子丈闻余入秦,自蜀中寄诗相慰,依韵奉和(五律一首)
七月二日。与倪祯棠至王曲,途中即景(五律一首)
与祯棠游终南山(五言古诗一首)
次日游太一宫,遂登翠华山(五言古诗一首)
酷热旬余,忽得小凉,将谋入蜀,兼感近事(七律一首)
客有来言战区近事者,告以往史(七律一首)
剑门(七律一首)
剑阁中宵闻警(七律一首)
黄鱼吟 卅三年九月八日广元城外纪事(七言古诗一首)
自来白沙,最多风雨,冬至后二日风日清旷,闭户不出,作四绝句,略叙近怀,即呈方重禹兄,重禹亦有作(七绝)
1945
咏史(七绝二首)
微雨至红豆树道中即景(七绝一首)
题刘豫璇画册(七绝一首)
《四库提要》之正统观念
写于端午节,原载四川国立白沙女子师范学院《学术集刊》第一期,1945年8月,见《史学丛考》。
乙酉秋日寇投降后作(七律一首)
十二月十三,重庆雾中小立中央图书馆前有作(七律一首)
1946
卅五年一月一日和静农迎神韵(七律一首)
寄怀顾羡季(七绝二首)
丙戍正月廿五日,志甫、静农、重禹邀往江边看花,以事不赴,偶感时事,即呈三君(七律一首)
夜起怀人(七律一首)
丙戍正月初六,蜀中述怀。自余南来,忽已两年矣(五言古诗一首)
四月十五日(旧历三月十四)(白苍山庄纪事(七律一首)
五月七日将去重庆上浮图关,共慧兄观隔江灯火(七绝二首)
十一夜浮图关望月有怀静农、志甫、重禹三兄(七律一首)
五月廿五日重莅白花山庄,草木怒长,人事全非。晤静农、重禹,相见惊喜,几同空谷足音,感极赋此(七绝一首)
1947
丁亥新正初九阳历一月三十日,为余甲申南行之期,作二绝句,呈援师并示诸友(七绝)
丁亥三月十五(五月五),喜方重禹自徐州至(五律四首)
五月二十日感事(五律二首)
《通鉴胡注表微》浅论
原载《上海大公报·图书周刊》第15、16期,1947年4月16、23日,见《史学丛考》。
记贵阳本《书目答问》兼论《答问补正》
写于8月17日,原载《辅仁学志》第十五卷第一、二期,1947年12月,见《史学丛考》。
万斯同之生卒年
写于重阳前三日,原载《天津益世报·人文周刊》新第28期,1947年11月17日,见《史学丛考》。
全谢山与胡稚威
写于农历丁亥九月十三日,原载《辅仁学志》第十五卷第一、二合期,1947年12月,见《史学丛考》。
跋《邵念鲁年谱》
原载《辅仁学志》第十五卷第一、二合期,1947年12月,见《史学丛考》。
1948
卅七年一月卅日,得静农台北书问,并寄小照,均白苍山庄旧友也,为之戚怆,即寄一绝(七绝)
咏国大绝食代表(七绝一首)
拟杜一首(七绝)
三十七年五月二日,秦君粟桥与乐女士结褵,喜而有赠(七绝二首)
徐君希德以万松野人墨迹属题,为书一绝(七绝)
戊子五月二十日,援师、元白、燕孙、乃和并来草堂,挥毫作书。客散,月明,书此述怀(七绝一首)
初夏经西涯(七绝一首)
 
1949
春在北平——致章佩玉书
《香港大公后》1949年3月22日
1950
对吕振羽著《简明中国通史》的几点意见
《光明日报》1950年9月3日
1956
百花齐放中论一花独不放
《人民日报》1956年10月5日
记《永禁机匠叫歇碑》发现经过
原载《文物参考资料》第七期,1956年,见《史学丛考》。
一九五六年十月一日,与秦和鸣夫妇、纪庸、丁静游洞庭东山,归来得三绝句。七年不作诗,诗本不佳,念鼓动诗兴殊非易事,聊志游踪,赖有此耳,遂存亡(七绝,其一 席家河中所见,其二 入太湖,其三 游雨花禅院)
《辛亥革命》叙言
写于1956年12月,原载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1月。该书由柴德赓主编,编辑人为荣孟源、单士魁、张鸿翔、刘乃和、陈桂英、张次溪,见《史学丛考》。
1959
我的老师——陈垣先生
写于1959年10月,原载北京图书馆编《文献》丛刊,1980年第2期,1980年7月,见《史学丛考》。
1960
从白居易诗文中论证唐代苏州的繁荣
1960年1月8日初稿,原载《江苏师院学报》1979年第1、2期,1979年6月,见《史学丛考》。
1961
陆秀夫是否放翁曾孙
写于9月6日,原载《光明日报》1961年9月15日,见《史学丛考》。
六一年十月游云龙山作《七绝三首》
1962
六二年六月济南游大明湖(七绝一首)
建院十周年,余方有事都门,未及躬与庆典,率成四绝句,以志欢忭之优(七绝)
渡江书所见(七绝一首)
关于《杜臆》的作者王嗣奭
原载《光明日报·文学遗产》第419期,1962年6月17日,见《史学丛考》。
章实斋与汪容甫
原载《江苏师院学报》1962年第五期,1962年9月,见《史学丛考》。
蔡东藩及其《中国历代演义》
原载蔡东藩《前汉演义》,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1962年12月,见《史学丛考》。
重印《书目答问补正》序
写于1962年11月,原载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中华书局出版,1963年2月,见《史学丛考》。
陈垣先生的史学思想
1962年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师生所作报告,见《资治通鉴介绍》。又见《励耘书屋问学记》,1982年6月三联书店出版,标题为《陈垣先生的学识》,文字略有删节。
1963
寄敏之、佩瑜广州(七绝三首)
朗润园杂诗(七绝三首)
七一画廊漫题《七绝一首》
中秋与国相接,喜赋三绝句(七绝)
一九六三年一月,和范烟桥同志赴宴怀仁堂之作(七律一首)
小青同志去年七秩征诗,余适北行,迟迟未有以应,今年整七十矣,晴窗命笔,勉成俚句,以博一笑(七律一首)
十月二十一日晨起寄怀元白(七律一首)
《资治通鉴》及其有关的几部书
1963年3月初稿,原载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编《史学史资料》,1979年第一期,1979年3月,见《史学丛考》。又见吴泽主编《中国史学史论集》(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1月,标题为《关于〈资治通鉴〉》。
试论章学诚的学术思想
原载《光明日报·史学》第261号,1963年5月8日,见《史学丛考》。又见吴泽主编《中国史学史论集》(二)。
严绳孙手札
写于1963年12月,原载《香港大公报·艺林副刊》1964年2月23日,见《史学丛考》。
《资治通鉴》介绍
1963年在中央党校讲课记录稿,见《资治通鉴介绍》。
1964
一九六四年七月寄怀烟桥同志,并吾小青、瘦娟、吟秋、涓隐、公硕诸同志(七律一首)
为沈盈庭题女友所绘松猴图(七绝一首)
王西庄与钱竹汀
写于1964年7月1日,原载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编《史学史资料》1979年第三期,1979年7月,见《史学丛考》。
谈《通鉴纪事本末》
《香港大公报·艺林副刊》,1964年8月2日。
《资治通鉴》的作者
《香港大公报·艺林副刊》,1964年10月4日。
1965
跋顾亭林《致归元恭札》墨迹
原载《香港大公报·艺林副刊》1965年1月10日,见《史学丛考》。
《通鉴》的编纂方法
《香港大公报·艺林副刊》1965年1月31日。
王鸣盛和他的《十七史商榷》
原载《光明日报·史学》第308期,1965年5月19日,见《史学丛考》。
论欧阳修的《新五代史》
原载《人民日报·学术研究》第75期,1965年7月2日,见《史学丛考》。又见吴泽主编《中国史学史论集》(二)。
 
1970年1月23日含冤逝世,1979年5月23日平反归雪,遗著陆续刊布。
1979
中国古代历史纪年问题
此稿为柴先生生前一次报告的记录稿,由刘乃和先生修改、补充。原载江苏师院历史系编《中国历史教学》1979年第一期,1979年9月。见《资治通鉴介绍》及《史学丛考》。
1981
资治通鉴介绍
本书收辑柴先生生前的三篇学术报告,刘乃和先生校订并作序。
1982
明末苏州灵岩山爱国和尚弘储
本书为柴先生遗稿,写于苏州工作期间,见《史学丛考》。
史学丛考
本书选收柴先生生前论著27篇,刘乃和先生作序。
史籍举要
本书主要根据柴先生在江苏师范学院讲授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一课的手稿和部分油印本讲义整理而成,参加整理此书的是他的学生邱敏、胡天法和许春地。许大龄先生审订、修补并撰序。夫人陈璧子撰写后记。
1988
柴德赓先生教授纪念册
此册为影印本,收录柴先生诗稿遗墨及其平日珍藏之师友墨迹合印。扉页有启功先生题识。刘乃和先生撰序。子女祖衡、令文、邦衡、君衡撰写后记。


 
Sk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