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籍举要》读后
来源: 《青峰学记》   发布时间: 2012-10-16 14:17   1838 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荣孟源(1913—1985) 直隶宁津(今山东宁津县)大柳镇大柳街人。历史学家。柴德赓好友。历任研究员、学术委员、研究室主任,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等职。《辛亥革命》编委之一。

 

《史籍举要》是柴德赓同志在苏州江苏师范学院讲学的手稿,今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书中《前言》说:
本书的目的,在于使高等学校历史系的学生和有志于史学的青年,在自己能初步阅读古代史籍的基础之上,了解中国历史方面有哪些是重要书籍,哪些应该精读,哪些应该参考,哪些仅备检阅;更进一步了解这些书籍是什么人做的,什么时候做的,站在什么立场上说话的,什么时候印行的,它里面记载些什么重要史料,它是用什么方法记载的,这些记载和见解对不对?这些书有什么优点,什么缺点,我们对这些书应该怎样批判和利用?
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占百分之六十,题为《纪传体类》,叙述二十四史和《清史稿》,兼论十家《后汉书》、二十三家《晋书》、崔鸿《十六国春秋》、蕭方等《三十国春秋》等书和《元史类编》、《元史新编》、《蒙兀儿史记》、《新元史》等书,以及前四史、《晋书》等各家的注解,并《史记志疑》、《新唐书纠缪》、《五代史纂误》等各家的校订。
下编占百分之四十,分题为五类:《编年体类》,叙述《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续资治通鉴》和《明实录》、《清实录》等,以及朱熹《通鉴纲目》、严衍《资治通鉴补》、胡三省注《通鉴》等有关《资治通鉴》的书。《纪事本末类》叙述《通鉴纪事本末》和《宋、元、明、续通鉴》、《左传纪事本末》等书。《政书类》先叙述《通典》、《通志》、《文献通考》和《续三通》、《清三通》,以及《清续文献通考》等十通。又叙述《唐会要》、《五代会要》、《宋会要辑稿》和《西汉、东汉、三国、明会要》等各种会要。最后叙述《元典章》、《唐律疏义》和《营造法式》等书。《传记类》一叙述《列女传》、《高僧传》等六部分类专书;二叙述《宋名臣言行录》、《名臣碑传琬琰集》、《元朝名臣事略》等等以朝代为主的传记;三叙述《汝南先贤传》等地区性的传记;四叙述家传、年谱、别传等个人传记。最后《地理类》,一叙述地图;二叙述《元和郡县志》等四种重要地志书;三叙述《水经注》等三种重要水道书;四叙述《洛阳伽蓝记》等八种都邑薄;五叙述《佛国记》、《岛夷志略》等七种有关边疆和外国的地理书。
对于每一种史籍的叙述,一般都是:“一,作者及著作时代。二,史料来源及编纂方法。三,本书的优缺点及其史学上的地位。四,注解及版本。”问题复杂者如《史记》,则分为作者、史料来源、编纂方法,《史记》的价值、缺补问题,注本和版本六个问题来叙述。《汉书》则分五个问题来叙述。而叙述地图和地区性的传记以及《续三通》、《清三通》等则极为简略。具体地处理具体问题,叙述繁简并非一律,却都把主要问题讲解清楚。
书中所列史籍都是常见的书,却都是历史科学工作经常要用的必不可少的书。书名《史籍举要》,名实相副。它可以帮助历史科学工作者日常应用。
马克思主义的治学方法,首先是“详细地占有材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历史科学工作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来研究中国历史,在史料方面调查的方面很多,而阅读史籍应是重要课目。我国有丰富的文化典籍,首先应该阅读的是二十四史和十通。这些书也不需要全部精读,但研究断代史的同志必须从二十四史中挑选自己所研究的部分来精读;研究专史的同志必须从二十四史和十通中挑选自己所研究的部分来精读。在精读的史籍之外,再挑选一些史籍为参考。精读的书不可能很多,但阅读要仔细。参考的书要多,但只取所用部分,不可能全部精读。此外大部图书不过是供检阅而已。《史籍举要》介绍了各种重要史籍的内容,就帮助了读者选择精读书和参考书。
历史科学和其他科学同样,专门研究一个问题才容易深入;但是如果没有相当渊博的知识来配合,专门研究到达一定的程度就不能再深入了。譬如建筑高楼,楼越高所需要的地下基础就越深、越大、越坚固。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的材料时说过:“用批判地精神来透彻地研究新的材料。这些研究一部分自然要涉及到似乎完全属于本题之外的学科,在这方面不得不多少费些时间。”如果研究太平天国史而不懂当时清朝的制度,不知顶戴制度的花翎、蓝翎制有区别,不懂历代的官制的封爵、官级、职务、功勋的区别;那就有时会发生困难,甚至闹出荒谬的错误。《史籍举要》列举了各类史籍,①帮助读者按照时间的顺序,考察历史演变的来龙去脉;②按照一代的典章制度,考察历史演变的具体环境;③根据历史事件来考察有关的人物和地点;④或者根据参与的人物、出事的地点来考察历史事件的始末;给有志时历史科学的青年指出了寻找资料的方向。
纪传体史籍,内分纪、表、志、传四部分,所谓正史都是这种体裁。纪(本纪)为编年史兼为帝王传记,志为专史,传为个人传记,表是把纪中的大事或人事变动列为表格以便考核。四者多重复,都各有用途,而又互有详略,无法统一。所谓世家、载记,不过是纪传的变体。所谓编年史、纪事本末、政书、传记、地理等类史籍,又纪传体史籍的扩大。各类都有专长,相互配合,不能缺少。历史科学工作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总是根据问题的性质,决定先查哪一类史籍。一般说,要查历年的变化须先查编年史,要查历史故事须先查纪事本末,要查典章制度或专题须先查政书,要查人事变化须先查传记,要查地区情况须先查地理。特殊情况,又要注意各书材料来源、成书先后、作者的立场等等问题来决定查阅哪种史籍。总之,先找到入手处,然后按照需要再查阅其他史籍。《史籍举要》把各种主要史籍的详细情况都介绍出来,指出了寻找资料的门路。按照所指的门路走去,即便所要寻找的历史问题不在所举的要籍之内,也可以按照类别去寻找资料。
历史科学工作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要求是:“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星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史籍举要》所举的史籍,一般说是相当可以信赖的。其中有些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叙述每种史籍时,尽量详细的说明该书的史料来源和如何处理这些史料,并评论其观点。这样就便于了解这部史籍哪些部分是原始资料,哪些是抄录成书或来自传说等等;也便于了解这部史籍的作者对待各种资料的态度和叙事、议论的阶级立场;帮助读者判断这些资料的是非轻重。例如书中分析了司马迁的进步思想,便于我们理解和运用《史记》。分析了班固的优缺点,便于我们理解和运用《汉书》。指明“《宋史》于元祐党、新党之争,大抵偏元祐而诋新党,主保守而排进步。如《王安石传》多取朱子《名臣言行录》,殊难置信。《宋史》于反对王安石的诸人传中有关诋毁新法,无不备载;于新党诸传,又加嘲弄。其影响及于后代甚大。”这些分析,更便于我们理解和运用《宋史》。
《史籍举要》是一部介绍主要史籍的书。对于高等学校历史系的学生和有志于史学的青年是一部很有益的书。柴德赓同志从北京解放以来,一直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努力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古代史籍,这部书是他二十年前所写,从书中看到了他的收获。我读过以后,获益很多。略述一二,不足以概括全书。
 
(原载《历史知识》1982年第5期)
上一篇:《史籍举要》的特点和成就
下一篇:没有了
 
Skype